韓國廢漢字對旅遊的影響
二月十日晚間南韓國寶「崇禮門」(南大門)遭到縱火,主體建築幾乎付之一炬。崇禮門是具有六百一十年歷史的文化遺產,是典型的朝鮮王朝建築,頗具中國風,上面的牌匾也使用現在韓國境內難得一見的「漢字」,看了很有親切感。
更新:崇禮門已於 2013 年 5 月 4 日重新「開門」見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韓國自 1948 年獨立之後,因為歷史因素及民族主義情結,政府制訂了朝鮮拼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須用表音字書寫,但容許夾寫漢字。從 1970 年起,韓國廢除了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只能使用朝鮮表音字。往後幾年,漢字的命運起起伏伏,雖然最後中、小學恢復了漢字教學,但也只是選修科目而已,所以現在的韓國年輕人對漢字的認識仍非常有限。(韓國教育部表示,自 2018 年起,將推動小學三年級以上教科書中並列韓文與漢字)
其實韓國和日本都承襲了古代中國文化再加以演繹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不同的是日本在文字上保留了相當數量的漢字,當我們前往旅遊時,即使不懂日文,看看漢字大概都可以猜得出一二,當然也偶有例外(註)。
反觀韓國,不論是報章雜誌、路標、街頭招牌幾乎全部使用表音字,對於占韓國旅遊百分之七十的漢字文化圈人士來說,旅行的樂趣就大打折扣,尤其對自助旅行者來說更是如此。
圖片來源:新地盤,啟動 (lanata)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去年一整年台灣到日本的人數為 1,280,853 人,而台灣到韓國的人數為 457,095 人。韓國的國土面積雖然比日本小一些,但觀光景點也是很多,況且韓劇在台灣的影響力已經不亞於日劇了,那麼為何台灣去的人數還差一大截?或許和漢字使用不興盛也有點關係吧!
註:舉個有趣的例子,我們過年常祝別人「金玉滿堂」,「金玉」這兩個字在日文漢字裡依發音不同也有不同的解釋。當發音為「きんぎょく」時,指的是財寶或貴重物品。但若發音為「きんたま」時就有兩種意思,一種指金色的蛋,另外一種可是「睾丸」的俗稱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告訴他這篇文章觸動了您的心!
學日文這麼久還不知金玉的奧秘,哈哈
回覆刪除順便給您拜著晚年+情人節快樂!!
睪丸滿堂......這真的是太好笑了! XD
回覆刪除能幫上忙真是太好囉~
回覆刪除最後一行註解似乎搶了整篇文章的丰采?
回覆刪除Lanata,妳的圖片剛好招牌林立,符合我的需要,謝謝!
泥棒=小偷
回覆刪除更是意想不到
不僅台灣日本印支三國,其實去中國化始祖國家就是韓國。
回覆刪除韓國應該是「去日本化」。
回覆刪除原先是並用,統治階級用漢字,庶民用表音字。後來被日本殖民時,表音字被禁止使用,研究表音文字的學者也被殘酷鎮壓,因此脫離殖民後,基於對日本文字(包括漢字)的痛恨,才積極恢復全面改用表音字。
這幾年因為觀光及經貿的緣故,學習漢字的熱潮逐漸回溫。
我還以為韓國人不再使用漢字了
回覆刪除我覺得在韓國漢字還不是那麽流行。
回覆刪除我認爲,大陸會越來越強大,台灣人也是時候學學簡體字了。老實說,我們這些在國外的,眼見外國人學中文全都是寫簡體,我就知道漢字的未來一定是屬於對岸,而不是我們。
漢字對韓國有意和中國大陸打交道的人比較有吸引力。
回覆刪除對我們來說,簡體中文不用特別學也看得懂大半吧!
漢字的未來走向對岸?應該吧!但繁體字有其獨特的價值,也不會因而消失。
殘體字(簡體字)對漢文化傷害堪比滿州韃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將優雅文化變低等文化。如果簡體字將來取代正體字,即是另一次漢人剃髮易服之文化浩劫。
回覆刪除